![]() |
![]() |
![]() |
诗歌朗诵应注意什么
一,最重要的是声音对诗歌的表现——如诗歌的意境和声音的抒发有没有相得益彰。(感受)
二,语言断句,很多诗歌的语句看跟读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断句对不对,语言表述和感情结合的如何。(听效果)
三,如果有音乐,与音乐的搭配结合的如何?(运用力)
四,台风,这点是朗诵的外在了,就是说舞台艺术是表演者的行为,表演者在台上的表情,仪态等等都关系到整体(视觉感染力)
五,声音技巧,如气息问题,如声音发挥等等。。。这个呢,需要有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方能体现的好些(基本功)
六,评委印象,比如礼貌了,互动感了等等
诗歌是最适合朗读的作品,因为他们押韵,有讲究平仄,节奏规整,句调抑扬顿挫,古时候,诗词都是可以唱的。
然而,诗歌虽然有优越的先天朗诵条件,却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朗诵的好的,读不好就会有或矫揉造作,或千篇一律之感。所以,我们有必要思考诗歌朗诵的技巧问题。
诗歌因为押韵,音节整齐匀称,句调抑扬顿挫,所以朗诵时用的最多的技巧是重音、停连、语调和节奏。重音旨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只是其中的一种,拖长、快中显慢、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停连指的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连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大致分为平调、升调、降调和曲调。节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速度只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语势沉闷、语速缓慢;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
根据上面所述的,以杜牧的《泊秦淮》为例:
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语气要柔和略含淡淡哀愁,“月”稍停顿,给人一种又冷又静的感觉。“笼”读成词重音,稍拖长,读出朦胧之感。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整句用平稳的语调来读,前面快后面慢。“近”稍停顿。第三句“商女不知亡国恨”,特别强调“亡国恨”,声音拖长并重读,读出国家衰亡、满腔愤恨的感情。第四句“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犹唱”用升调,语气饱满,“后庭花”用降调。
要读好每一首诗词,首先要对作者,背景及作品理解透,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朗诵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与读者产生共鸣。
相关信息 |
朗诵声音更饱满、宏亮的方法 |
播音主持专业考生在自备作品选择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