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评述的准备与应考
即兴评述的目的是考察应试者快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就某一新闻事件即兴评述的能力,也是考察考生的新闻敏感和新闻意识。这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中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它要求考生先将发给的稿件内容播读一遍(内容为一个新闻事件),然后,对此内容做一个2分钟左右的即兴评述,这既是对考生思维能力、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的考察,也是对考生文化素质、知识储备、整合能力的检验。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有一些考生这一项内容进行得不太理想而影响了专业考试的成绩。因此,即兴评述是考生应该格外重视和需要认真对待的内容。
即兴评述与前些年专业考试中的"即兴评述"有所不同。过去的即兴评述考试是就给定的某一题目展开论证和叙述。表面看没有文字材料的依凭,经过短时间的准备评述几分钟似乎有较大的难度。但是,这种评论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如:我的人生格言,人怎样才算美,我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去拟定观点,设计提纲,准备材料,展开评述,夹叙夹议都较为灵活。平时的练习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准备的时间也相对的长一些。而即兴评述虽有一个文字材料做依凭,但它是要求对所提供的新闻材料的内容和围绕这个内容做评论,选定的观点在指定的内容范围内,而且是以评论为主,准备的时间又相对较短,要想进行得很出色,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即兴评述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相应练习的准备,评论的能力肯定是会有提高的。实际上,即兴评述也是一篇口头小议论文,表达2分钟,约在450-500字左右。考生拿到材料,10分钟左右就进入考场。应该说,所选材料内容基本上都是在高中生的知识常识、时事水平范围之内,一般不会存在理解上的问题,加之有一定的依凭,都可以做到有话可说。
如何准备和应考?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选好角度,提炼观点。
拿到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一般就是一条简明新闻,报道了一个事实。一个新闻事件也好,一个事实也好,可能可以展开评论的角度有多个,这就需要做一个选择,因为评论的时间有限,一般选取一个角度就可以了。比如新闻:
窑洞破败无水吃
11月11日至16日,本报记者随全国十几家媒体参加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窑"六周年回访活动。
一望无际的黄土、裸露的沟坡、枯涸的河岔、干裂的渠道——虽然大家对这里艰苦的生活状况早有心理准备,沿着崎岖山路裹着黄沙一路颠簸六个小时,这些在高楼大厦里住惯的城里人本月12日来到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乡熊子湾村时还是震撼了!
曾沐浴中华民族的黄土地竟是这样的干涸贫瘠——这里年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毫米以上。连绵起伏的黄土沟壑一片苍凉,看不到一点绿色,沟畔路旁伫立着无精打采的老槐树,半山腰上依山而建的土窑洞简陋破败,这些平时只在电影电视中的镜头真实再现在我们面前……
这条新闻,可以展开评论的角度起码就可有这样几个方面:
(1)贫困地区,干旱缺水,社会捐助,共献爱心;
(2)降雨300,蒸发2000,搬迁新地,重建家园;
(3)新闻报道,媒体责任,舆论力量,促进改变;
(4)莘莘学子,奋发学习,贫困地区,建功立业;
(5)当地干部,责任重大,改变观念,真抓实干;
(6)贫困缺水,环境恶劣,节约用水,加强环保。
这些角度,都有可以展开议论、评论的空间。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最能触动自己的,自己感受较深的,内在储备相对充实的方面去展开评论。应该说,只要评的是道理,言之有物,且有积极意义,都是可以的。主考老师不会只是希望和要求考生按某一观点和角度去展开议论。如果考生能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别开生面,能说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道理来,更容易受到重视,取得好的成绩。但要注意,不能只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不管什么角度和观点,还要注意思想性,应与主流价值观相吻合。如果观点不正确,不积极,再与众不同也是不行的。
即兴评述,实际上就是谈一谈你对某一个事件、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不必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当然,还是需要提炼出一个观点来,这个观点就集中体现了你对某一事件、问题的看法、认识和感受。如果此稿你选择了第一个角度,就可以提炼出:"全社会都来为缺水母亲献爱心"的观点,来展开论述。
第二,理清思路,有感而发。
选择的角度、确立的观点,还应围绕观点思考一个提纲,理清议论的思路。因为准备时间较短,要求又不能写详细提纲,所以,要迅速构建一个大致的结构,如上题。可大致构建为:
(1)抒发感受、震撼、同情;
(2)城乡对比,感慨万千;
(3)扶危济困,传统美德;
(4)伸出援手,共献爱心。
理清了大致的思路,还要注意有感而发地表达,要有态度,动真情,情动于衷,才能声情并茂,才能有感染力。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即使头头是道,也不会吸引人,打动人。有感受地表达,也是主考老师考察的一个重点。
准备好了提纲,理清了思路,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再把开头的话和结尾收场的话想一想,争取设计得精彩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开好头,收好尾。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准备时切不可试图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想好了,因为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准备一个大致的提纲,带着感受,有感而发地表达就可以了。
第三,边想边说,表达意思。
即兴评述,考察的是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准备了大致的思路,说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说,不要试图去背准备时想的每一句原话,而要去说准备时观点的意思。说意思容易使大脑始终处于一个活跃的兴奋状态,还容易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为评论增色。如果只是想着去背准备时想好的"漂亮"词句,万一紧张忘了词,就容易"卡壳".不用担心说得不精彩和不流畅,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偶有啰嗦、重复、不顺畅,包括词语的不太准确,在即兴口语表达中都属于正常现象。关键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
第四,联系实际,巧用例证。
即兴评述是要应考者围绕所说的新闻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让你作一篇理论文章或学术演讲。有的考生不明此道,一上来,就说了一堆堂皇而又空洞的话。一张嘴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生搬硬套,反而华而不实。无论是什么内容,评论就是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而不要去揣摩主考老师的心思,投其所好。
联系实际,最好的方法,就是联系自己的实际,联系自己身边人的实际,联系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实际。
谈自己熟悉的,最有感受的人和事,容易谈得有感而发,人情人理。可以准备一二个生动的例子,正面的,反面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人的,自己的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实例。特别是当思维和语言不太顺畅时,或者一时想不起准备的提纲时,都可以信手拈来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方面来增加论证的力度,一方面可以边说边理清思路。当然,也不可把评论搞成事例的堆砌,关键是要用得好,能说明问题。
第五,自信连贯,一气呵成。
即兴评述,流畅连贯很重要,如果道理再充分,就是表达不顺畅,会给主考老师留下思维语言不敏捷的印象。这时,有自信心就非常关键。你可以把主考老师设想成你要说服的人,坚信"我有理",用以调动自己的评论欲望,增强评论的主动性和感染力。要注意,即使一时"语塞","无话可说",也要"硬着头皮往下说",尽量不要让语流出现"断线"、"卡壳".因为这种"断线"、"卡壳"会加剧思维的空白和心理的紧张。咬紧牙关,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渡过暂时的难关,一气呵成,完成评论。
第六,自选材料,提前练习。
考生朋友们可以通过平时自选材料练习评论的方式,加强锻炼,积累经验。平时课余或学习之余,作为一种转换和调剂,拿出一点儿时间,自选内容,准备几分钟,先朗读一遍,再评论几分钟。开始可以准备时间稍长一些,如10分钟,然后说上2分钟,随着练习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准备时间可以逐渐缩短。关键是要熟悉这套程序和方法。可以请自己的家人或同学帮助自己练习,请他们做你的听众,事后帮你挑毛病,分析不足。当你练了五六个材料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即兴评述的能力已经提高和增强了。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对以上新闻的一篇评论。
全社会都来为缺水母亲献爱心
看了"窑洞破败无水吃"这篇报道,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真是难以想象,在那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那样干旱缺水的环境中,居然,还有我们的同胞、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苦苦挣扎,苦苦地生存!(抒发感受、震撼同情)
想想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对便捷的用水早已习以为常,人们只需轻轻一触,就可以获得清澈的水流;而再看看西部干旱地区,据报道,很多地方孩子们上学之前只能嘴含一口水洗脸,母亲们只有一舀一瓢浑水煮饭。严酷的现实向我们诉说着山区千万贫困母亲和儿童饱受缺水煎熬,与干旱苦苦搏斗的艰辛。(城乡对比,感慨万千)
积德行善,扶危济困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同沐一缕阳光,我们怎能看着我们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受苦受难而坐视不管。
2000年,全国妇联发起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的大型公益活动,设立"大地之爱,母亲水窑"专项基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纷纷慷慨解囊,募捐筹款。1000元,就可建一个母亲水窑,解决一个家庭一年的用水之忧。而1000元,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他也许意味着一顿丰盛的晚宴,一件得体的西服,也可能是一辆高档的自行车,一次假期的旅游……(扶危济困、传统美德)
让我们伸出援手吧,捐赠1000元给西部干渴的母亲,播散一份绿色的希望。为了西部母亲和孩子们灿烂的微笑,让我们携手献出一份爱!(伸出援手、共献爱心)
相关信息 |
何为即兴评述 |
播音主持专业考生在自备作品选择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