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央视改版背景下看主持人的业务素养建设
去年7月起,央视进行“第五次大改版”,而这次改革的重点便是作为电视台的“立台之本”的新闻栏目。
《新闻20分》、《深度国际》、《环球视线》、《24小时》等新闻节目在这次改版中“闪亮登场”。这次改版后的新闻节目呈现出个性化发展、评论性提高、直播性强等新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也揭示了电视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样的新趋势,也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节目的个性化趋势呼唤个性化的主持人
改版后的央视增加了新闻节目的数量和播出频率:有新闻直播类的栏目:《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新闻20分》等;有新闻资讯类节目:《朝闻天下》等;有新闻专题类节目《共同关注》等。
央视的新闻节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个性化发展趋势。而这样的趋势就要求一贯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为特点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打破千人一腔、万人一调的传播方式,真正找到自己的风格,树立起自己的个性,赢得受众的关注和选择。
主持人的“个性”,指以节目个体(或个人)的自身条件,以不同的风格类型出现在受众面前。个性是主持人的一种质量,是主持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征,是思维与智慧的外化和延伸。①
对于“个性”,央视著名新闻主持人白岩松就说过:主持人最后拼的是人格和个性。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语言个性化
语言表达个性化在主持人的个性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新闻节目也不例外。
新闻节目的个性化意味着新闻节目主持人仅仅靠传统的播音腔来播报新闻是不够的,要学会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与节目相结合,有效释放出自己的个性,从而摆脱受众对新闻节目主持人“千人一面”的印象。
2.思维个性化
如果说个性化的语言是一个个性化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必备条件的话,那么,个性化的思维则是对新闻节目主持人更高层次的要求。
尤其是面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个性化发展趋势,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更不应该甘心只做“传声筒”,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②在今天要获得“独家新闻”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具备“独家视角”,用自己冷静的分析和敏锐的洞察力给受众以思想启迪。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主持人进行长期有意识的训练:一方面要努力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尽可能地多掌握有关信息,从而获取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善于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这样才可能提出独到的真知灼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不是没有边际的天马行空。真正个性化的主持人应该懂得恰当地将自己的个性与节目风格融为一体,在作为公众人物的媒介角色和作为自我的个人角色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的融合,切不可误入迷恋和展现“小我”的泥潭。
新闻节目的评论性趋势需要专业化的主持人
这次央视变脸后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增加了新闻节目的评论性。这一趋势除了体现在如《朝闻天下》、《世界周刊》等新闻评论性节目中外,据了解,之后《新闻联播》还将进一步完善特约评论员机制,邀请权威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增加舆论监督和批评内容。很明显,这一举措意在提高新闻节目的速度、深度、厚度,增强节目的权威性。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与传递方式,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对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是意见性信息的直接表达方式,是各类针对现实生活中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直接做出规律性的认识与前瞻性的分析,剖析和解释事理、发表意见,最终可能深化为对哲理的某种感悟和提炼的文体或节目形式的总和,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③
“传播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的产业化,运作的市场化界定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职业化”,④它要求主持人可以通过深刻独到的见解,对新闻做出到位的解读;既可以在现场报道新闻,又可以在演播室内现场评论新闻。当然,这个“专业化”并不是说主持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主持人要对自己所主持的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和精通,可以从中发现什么是受众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从而与受众有效沟通,使媒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意见领袖”。
另外,在主持这一类节目时,主持人的语言应讲求艺术,避免由于过于随意化而产生负面的传播效果。
举一个例子,央视刚刚改版后不久,某位新启用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报一条有关英国经济学大师、伦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波茨的新闻时,波茨称中国当前问题是消费不足,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中国人的工资,然而这位主持人却说:“其实咱们涨工资没停啊,只是中国老百姓习惯存钱,发得再多,我不买。”
此言一出,顿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得出结论称“原来中国老百姓不差钱啊”。虽然这件事最后以这位主持人正式表示对网友的歉意而平息,但从中反映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所有新闻节目主持人注意。
新闻节目的直播化趋势急需灵活性强的主持人
我们都不会忘记发生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同样不能忘记的是在地震发生几个小时之后,中央电视台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报道。
对于所有中国民众而言,这次直播报道的深度、广度、影响力和公信力达到了中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最高峰;对于所有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这次直播报道成了全面展示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件;而对于电视新闻主持人而言,这次直播报道,既体现了新闻主持人在直播报道中,对于新闻现场从容、理性、冷静的驾驭能力,又反映出了很多值得进一步总结、思考和提高的问题。⑤
这次成功的直播报道为加大新闻节目的直播化力度拉开了帷幕。随后央视推出了一档号称“大直播时段,焦点新闻播报”的新栏目《新闻直播间》,作为央视第五次改版的“收官之作”。
直播是在一个完整的时空里同步展现事件的发生过程。电视直播新闻的大量出现,成了电视新闻事业最亮丽的风景。当然,现场直播新闻也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功底的大展现,它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可以进行流利的即兴报道;可以随时灵活地应对突发事件等。有位记者在总结直播报道经验时说:“在现场,你不是出镜的脸,你是观察细节变化的眼睛、是判断分析新闻的脑子。”
央视第五次改版展现了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新趋势。这样的新趋势,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无论是个性化、专业化还是灵活性,都需要进行长期的积累和磨练,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挑战的本身就意味着机遇。改版后的央视舞台出现了一批专业过硬、业务素质高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相信他们可以在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新趋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造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高度。
注释:
①陈亚栋:《彰显个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审美取向》,《电视研究》,2003年第3期
②沈力:《四十年探寻》,《中国银屏第一人——沈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③舒长青 方汉林:《新闻评论的快乐化原则》,《新闻前哨》,2006年第9期
④姚喜双:《播音主持艺术走向》,《中国广播影视》,2002年第1期
⑤马迟:《〈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直播报道现场主持人的特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4期
相关信息 |
播音主持专业考生面试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