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大艺考培训学校官网

河大艺考培训中心,河南胜试教育有限公司

权威艺考教育品牌

河南省较早的艺术高考培训机构

多年教学经验,河南艺术高考培训行业的典范

24小时咨询热线:0371-66898899 17737118899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播音主持

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的同与异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11386发表时间:2019/9/17

当今社会传媒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存发展,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受众的亲赖,达到传播致效,作为传播者的媒体就必须在了解受众的同时优化传播环境,讲求传播技巧。而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广播和电视媒介)中,语言无疑是播音员与主持人达到传播效果的有力手段,所以作为联系媒介与受众的它们就要充分结合各自的传播环境,运用各自具有特点的语言与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拉近观众与传媒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更有利于受众接受传媒发布的各种信息。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外在化为我们所熟知的电台或者是电视台的节目,而节目的内容又决定了节目的形式,比如说我们经常看的新闻题材,有的新闻题材适合做深度性报道,有的则适合做一档评论性质的节目,而有的只是一般性的消息报道,然而这种节目的形式恰恰又决定了我们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所运用语言的特点。在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言方式上就会表现出细微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是在作为有声语言的播音与主持报道中的“大同”下的不同,了解两者语言之间的不同点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两者之间的相同或相通之处。

一、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的“同”之处

1、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的语言,都应受到规范性的制约。

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本身都是含有一定的主观和客观色彩的。具体的讲,其语言意义的本身都是主观的,而这种主观性是人赋予的客观对象的某种意义,而其客观性则表现在这种意义并不是某个人所赋予的,而是社会对于特定语言的一种约束。作为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同时,也会面临着一种词汇的取舍,总不能脱离语言去播报新闻,又由于新闻传播者的身份,所以播音员还是主持人的语言就应该有一定的约束性,这种约束性还表现在新闻写作运用规范化语言(简洁明快、准确具体、鲜明生动)来使得更多受众能够接受信息。所以我国还相应的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规范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言,避免出现语言传播的 “私语化”样态。

2、作为用语言勾织成的新闻同样具有感情色彩,直接表现为新闻的倾向性。

有人认为,播音员是纯客观性的转述新闻,只是把当时或最近发生的新闻以口头的形式描述了一下,不能带有丝毫的主观性情感,而主持人则有人认为是在纯主观的言语中进行新闻的“虚夸”或者是事实的“伪造”的,其实两种现象都是一种极端的看法,“播音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动真心,动真情,对所播内容要真动心,对播音对象动真情”这是齐越教授说过的一句话。[1]作为传播信息主体的播音员还是主持人来说,一旦背离了事实的原貌就会失去了受众的信任,更何谈新闻传播致效,正是这种新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并存才使得新闻具有了促使受众接受的说服力。所以,无论是播音员的播报报道还是主持人的“说新闻”都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

3、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形象化、传播口语化的趋势渐明显。

语言的形象化并不等于夸大新闻事实,而口语化也并不等同于口语。形象化是对传播语言的要求,传播的信息要被受众所接受,就要在语言自身的组织上下工夫,语言本身的意义就具有模糊性,概括性和抽象性。而播音员和主持人正是运用语言意义上的这种模糊性和概括性来使得语言具有形象化的特征,从而表示对某个新闻的倾向性的。近几年来,说新纹的电视节目多了起来。譬如中央一套早上播出的《马斌读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持人偶尔引用一些时代的流行话语来点评新闻,就像是新闻的亲历者又好像是新闻的评论者,从广大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平和的语言去理解和阐释新闻事件的影响,最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的各自特点

在学习《传播语言学》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词语意义的问题也涉及到了词语意义的内容也就是意义的分类,而作为新闻的传播者,播音员与主持人“说”或“播”出去的信息同样是由若干个词语组织而成,其词语意义类型同样可以是作为划分不同特点的传播语言的依据。

1、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主持人注重于情感意义的表达,而播音员则侧重于理性意义的表述。

作为一个资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更多体现的是主持人如何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语言上则更多选取能够表现情感的词汇,对于事件的分析评论更多的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而且由于电视台主持人的这种特殊性,不仅可以通过这种口语的形式表现情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服饰等副语言来表现情感。

作为传播信息的播音员来说,本身的新闻传播方式就决定了播音员必须更多的侧重于理性意义的表述,其直接的表现就是播音员语言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很少产生歧义和模糊。

2、播音员更注重于形象意义的阐释,而主持人更多的是对于事件内涵意义的深度挖掘。 形象意义在传播中又可以大致分成社会形象、语言形象和思维形象,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新闻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在传媒内部,播音员的讲话最能代表所在媒体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就是播音员具有的社会形象的真实体现,对于播音员在播报信息的过程中对于词汇的选择和分寸尺度的把握上都恰到好处,这正是语言形象的体现,如几十年如一日风格的中央一套每晚7点钟的《新闻联播》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必须把全天发生的重大新闻播报出去,必然要求播音员语言上的简练,高度概括,这又体现了播音员的语言形象。主持人不仅仅是介绍新闻事件本身,而且还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述来挖掘事实真相和深化新闻主题。如每晚一套播出的《焦点访谈》先是通过一段画面介绍新闻背景,通过主持人精练的话语使得整个新闻主题的升华,往往这种含蓄的语言更能揭示当下新闻发生的时代意义,给观众一个警醒的作用,使得新闻主题得到了升华。

3、语言风格是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的个性体现。

作为电视电台的播音员更多的是采用“播新闻”的方式,语言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播音员说话的语速和语气上,播音员个人发挥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大多数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都是措辞严谨,且肢体、表情等副语言参与较少,书面语色彩比较浓。正相反,主持人则是采取“说新闻”的方式,更多采用口头化的语言。从主持人的话语中可明显的感觉到时代特征。特别是最近几年媒体娱乐化节目的泛滥,加之主持人水平的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台为了吸引当地的受众,提高收视率,把一些极具方言色彩的主持类节目搬上了屏幕,主持人用大量的方言代替普通话来“说”新闻,虽然形式是好的,但如果实际操作的不当,就会使得有些节目走向低俗化,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主持人正在试图通过“另类”的表现形式来达到节目的收视效果。最具有典型特点是吉林卫视每晚八点播出的《忽悠姐妹花》,两位主持人通过怪异的服饰语言和极具地方色彩的话语来说故事,讲新闻,通过这种令观众搞笑的形式来拉近受众与传播者的距离,使得新闻能够拥有更高的收视率。正是由于播音员与主持人语言的风格化,也造就了一批媒体名嘴,如在凤凰卫视的陈鲁豫就是因为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亲和力使得她主持的节目《鲁豫有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言有相同之处,斯大林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无论是播音员的语言还是主持人的语言它都有传播者的思想情感在里面,而要想获得受众的满意就像我国著名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教授说的那样用生命去播音,用生命去主持。而两者的语言又有所不同。像张颂教授所说的,‘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由于在播音员的播新闻中,语言与剪辑的新闻素材(电视中或电台中录音)的配合导致语言并不是一个独立体,而作为主持人则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按照节目的形式“自由”的发挥,使得及于受众的语言略有不同,但这也只能算是大同中的小异吧。

0371-668988990371-66898899
企业邮箱373768989@qq.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