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编导制作统考影视作品分析《农民张来芳和他的农情笔记》
一、片中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片中的背景音乐用民乐贯穿全片,斗志昂扬的音乐也象征着张来芳不服输不断努力的精神,片中每当出现张来芳的笔记时,音乐就会响起来,每当张来芳又一个新的致富方法时,音乐也会想起来,渲染了环境气氛。全片的音乐都是高昂的。当画面中出现张来芳背着背篓上山时,音乐也想起了"挑起那个扁担哟"的歌词,声调也不断上扬,象征着张来芳不怕苦,努力向上爬的精神。片中诸如此类镜头还有很多。激昂的民乐衬托了张来芳的精神,也深化了主题精神。
二、本片从结构上讲有三个线索,分别是什么?
答:第一个线索:本片以张来芳的笔记贯穿全片,多次提到张来芳的笔记。十几本笔记记录了他几十年的经验与努力,因为他的努力,他才不怕辛苦的打井,把荒地变为水浇地,种上菜;
第二个线索:张来芳不满足现状,事事想着要走在别人前头,当其他乡亲也种上菜后,他便另辟一条致富道路,种药。并不辞辛苦的在山顶垦荒种了五六种药。
第三个线索:张来芳渐渐老了,不能再干下很大力气的活,就又想到了一个致富门路,在石头缝里种树,不在乎别人的嘲笑。本片结构清晰,条例清楚。
三、片中三次提到了张来芳的"苦",说出这三苦指什么?并说出分别表达了他的什么情感?
答:1.张来芳因为家里生计问题不得不放弃自己喜爱的教师职业,回家当农民。这让他很苦闷,从中看出了张来芳爱自己的家庭是个负责任的人,敢于牺牲。表达了他爱家庭的感情。
2、张来芳当了农民后,因为没地种犯愁,针对这个问题,他扛着撅头开荒打井,把荒地开垦成了水浇地,种上菜,还上山开垦种药,在即将年老的时候种树。表达了他敢于创新,辛勤劳动,不怕苦,敢想敢做敢于追求的精神。
3.张来芳在即将年老的时候犯起了愁,不愿意把一身的技术带到坟墓里,于是在自家大门上写了"随喊即到",帮助其他农户种植,并传授给他们技术。表达了他大公无私,
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本片中张来芳是个善于思考的新型农民,请说明片中是用哪些例子说明他是个新农民的?
答:本片是由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2007年7月录制的,讲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经过努力发家致富的故事,本片为纪录片,但它的故事性不亚于一部电影。文中有许多例子说明了他是个新农民。比如他记了十几本笔记,这是一般农民很难做到的,其次他爱看书,不但爱看还爱研究书,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再次他很关注外界消息,掌握的消息总是比别人超前。又比如他在一亩地里既种玉米又种花生和葱苗,一亩当三亩用,他在不断的想新的致富道路,这也是他为什么比别人先富的原因。同时,在对他的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市场,投资等这些只有在城市才普遍出现在的词语,充分说明张来芳学习了很多。张来芳的做法也正与国家现在正在倡导的"培养新型农民"接轨。全片几乎没有采访者说话,都是让当事人自己说,这更突显出了其真实性。通过这些例子,一点一滴的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深化了作品主题。
考官点评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部有一定价值取向的电视纪录片,作者用朴实自然的叙述方式向受众介绍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新农民在新时代的新形象。
本片选材正确。咱河南是一个拥有8千万农民的农业大省,把镜头聚焦在这些广大农民中的佼佼者身上,责无旁贷,况且本片涉猎的又是广大农民受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风风雨雨,这些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吸引农民朋友的眼球,受众对本片的青睐和关注,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有的作品均是如此,只有选材对头,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该片的选择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再一个就是电视片的叙述方式得当,整个片子纯朴自然,很符合中原农民憨厚诚实的性格特征。该片解说词、画面、同期声采访、字幕、音乐等多种电视语言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但有主有次,在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场景中应用了不同的表现元素,如本片多次以主人公的现身说法的同期声道出了他创业之路的艰辛,增强了本片的真实感、可信性和说服力。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特色是背景音乐在该片中成功运用,它不仅唱出了该片深刻的主题思想内涵,而且给该片注入了合度的艺术元素。片中那委婉的川南民歌和煽情的音乐旋律是其他电视语言无法替代的。虽然这种巴蜀山歌的音律能否与中原农民的地域特色相吻合的问题还值得商榷,但给该片增色不少的背景音乐的成功运用,是值得肯定的。
本片另一成功之处是作者充分动用农情笔记这一在农村少见的文化载体,把片中所叙述的纷繁情节有机串连在一起,像一条穿针引线的链条组成了一个和谐的问整体,避免了该类作品常犯的给人以堆砌感的弊端。
最后,再谈谈该片的总体结构。从整个片子的叙事结构来看,它的结构运用合理,准确无误,从理论上来说,该片属于时间结构,它以时间为轴线按片子主人公从农田中种菜、山坡地上种药材、河滩地上种树的致富三部曲,展开情节;按事物进程的自然次序组织安排材料,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其动作事件,均曲线型发展,有环环相扣的因果联系,具有严格的生活逻辑,这类结构脉络清楚,结构单纯,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顺序,易为观众接受。
这部片子有这么多成功之处,将它选为艺术类高考影视作品的笔试考题就不足为怪了。
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