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做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这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它通过对洞庭湖的不同景物和人们登楼时的不同心情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襟怀,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简明扼要,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整个作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述重修岳阳楼的经过。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胜状)、一“阴”一“晴”两种景象和或悲或喜的两种情感。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明确提出“忧”“乐”主张,点明主题,是本文的重点。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交代写文时间。
朗诵这篇散文要紧紧抓住情感发展这根红线,突出忧乐观。
第一段,叙事,语气平和,声调自然。
第二段,写巴陵胜状,语气要舒展,开阔,以显示其“大观”。但不能过,“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两句,声调不能高,语气不能重。因为这一段的重点在后边。从“然则”开始,语气逐渐上扬,突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异”字是重音,要拖长,抬高,加重。
第三段,写萧条冷落的景象和悲伤的情感,语速较慢,语调比较低沉,“悲”字是主要重音。
第四段,写“晴”的景象和“喜”的,情感,语气喜悦明快,热情爽朗。“喜”字突出,与前面的“悲”形成对照。
第五段,主要是议论,要突出作者的观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重点语句,要读得鲜明突出。
第六段,交代写作时间,平和,自然。
还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文中运用了许多排比句和对偶句,语言整齐匀称,朗读时要处理好,以便增强表达效果。
第二,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通“嘱”。
“至若春和景明”的“景”通“影”。
“宠辱偕忘”的“偕”通“皆”。
“百废具兴”的“具”也是通假字,读音与“俱”相同。
相关信息 |